饥荒蜂蜡怎么做与蜜蜂蜡怎么提炼

精彩君说几句: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朝诗人罗隐用诗句,为勤劳的蜜蜂画了一幅像。蜜蜂在我们的印象中便仿佛成了甜蜜、勤劳的代名词。在昆虫界中,蜜蜂虽与人类关系紧密,但我们对它们的了解其实并不多,除了喜闻乐见的甜蜜初印象之外,人们很难相信,在昆虫纲中,蜜蜂属于高级进化的类群,蜜蜂是最具灵性的一种。所以,古老的玛雅人,会认为每只蜜蜂都有一个灵魂。事实上,当我们对小小蜜蜂的了解愈加深入全面,便愈会感觉到,每只小蜜蜂的嗡嗡声,确实是一个灵魂正在倾诉。靠近任何一只蜜蜂,都是靠近了一部自然传奇

认识人类最甜蜜的朋友,蜜蜂

蜂生九种

蜜蜂(Bee/Honeybee)是一种会飞行的群居昆虫,在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蜜蜂总科、蜜蜂科、蜜蜂亚科、蜜蜂属。

关于蜜蜂的起源众说纷芸,科学家们各执已见,导致争议至今仍悬而未决。但有一点没有疑问,蜜蜂是从远古飞来的。根据化石资料表明,蜜蜂在第三纪晚始新世地层中已大量发现。它的出现与白垩纪晚期显花植物的繁盛密切相关。人们根据目前的化石和被子植物起源学说认为在1.3亿年前的华北古陆早白垩纪,第一只蜜蜂就此诞生。因此,自以为历史悠久的人类历史,相较于蜜蜂的演变进化历史,实在是不值一提。

蜜蜂总科在分类上接近泥蜂总科,其祖先可能起源于泥蜂总科的一支。但因食性不同,形态特征也趋向分化。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螯针。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龙生九子,蜂生九种。在蜜蜂命名上,由于时代或地理上的认识局限,种内、种间、属下、属间的缘系地位,相当繁复,曾造成一定的混乱。近代,经过中外学者的努力,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对各种蜜蜂的命名进行了梳理,当今比较公认的,蜜蜂属的现生种(指地史上出现的品种,已发现化石,至今一直生存的品种)包括9个明确的物种。

从林奈氏1758年首次记载了蜜蜂第一个属和第一个种起,一直到1980年,世界公认的蜜蜂种类只有4种,即大蜜蜂、小蜜蜂、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1985年,中国的学者在云南有了新发现,认定了黑大蜜蜂和黑小蜜蜂是独立的蜂种;至1988年,国际上又确立了1903年便描述并定名的蜜蜂为独立的蜂种——沙巴蜂。至此,世界上确立了蜜蜂为7种;1998年,德国的尼古拉夫妇和马来西亚的丁格报道了他们发现的一个蜜蜂新种——绿努蜂,同年,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和菲律宾的苏拉威西蜂被确立为一个独立蜂种。至此,世界上现生存的蜜蜂种类已达9种:

小蜜蜂,是蜜蜂属中小型的一种,一般在草丛或灌木丛建巢,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西部边界为阿曼北部和伊朗南部。在中国,分布于云南的北纬26°40′以南的地区,以及广西南部的龙州、上思等地。蜜源丰富时,小蜜蜂性情温驯,蜜源枯竭时,性情凶猛。每年每群平均可取蜜1 kg.黑小蜜蜂,是蜜蜂属中体黑且小的一种,一般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次生稀树草坡的小乔木上营巢,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在中国,分布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州的景洪、勐腊及临沧地区的沧原、耿马等北回归线以南的北热带地区。黑小蜜蜂对温度敏感,气温上升到15℃时才开始活动,每群每次约产蜜0.5kg,每年视蜜源季节,可采收2—3次。

大蜜蜂,是蜜蜂属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一般在阔叶树的横干或悬岩下筑巢,会因适应环境而机动迁徙,分布于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云南南部、广西南部和海南等地。

黑大蜜蜂,是蜜蜂属中体黑且大的一种,常栖息在海拔1000-3500米的悬崖下,具有随季节迁徙的习性,能在不适合其他蜜蜂飞行的气温下飞行,俗名又称为喜马蜜蜂、雪山蜜蜂及岩蜂等,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地区和怒江、澜沧江流域,包括中国西藏南部、云南西部和南部,以及尼泊尔、不丹、印度东北部等地。每群可取蜂蜜20—40公斤,是种经济价值较大的野生蜜蜂资源。

沙巴蜂,是蜜蜂属中型体中等的一种,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与东方蜜蜂相似,但较东方蜜蜂中的印度蜜蜂个体略大,分布于马来西亚沙巴州。

东方蜜蜂,是蜜蜂属中型体中等的一种,野生蜂群栖息在树洞、岩洞等隐蔽场所,因原产地在东方故简称东蜂,在亚洲,包括中国、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东帝汶、菲律宾、日本、朝鲜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都有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等气候带都能适应生存,不同气候带的东方蜜蜂的体色变化较大,其热带、亚热带的品种,腹部以黄色为主,高寒山区或温带地区的品种以黑色为主。生存受威胁时,易发生整群弃巢迁徙。

西方蜜蜂,是蜜蜂属中型体中等的一种,因原产地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故简称西蜂。现已遍及除南极洲以外的世界各大洲,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养蜂生产上的主要蜂种,形成众多的地理亚种,形态和生活习性变异很大。

绿努蜂,仅发现于马来西亚的沙巴州绿努山区,在树洞里营巢,体色较深、多为暗黑色,当地又称“黑色蜜蜂”,其鉴别特征为后腿从基节到跗节末端呈棕色。

苏拉威西蜂,较当地东方蜜蜂体形稍大、体色稍浅,其余生物学特性与东方蜜蜂相似,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群岛和菲律宾。

蜜蜂属的种类在世界上分布很广,各个种中尚存在众多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具有相当差异的亚种或生态型。所以,面前飞过一只蜜蜂,要弄清是哪一种并非易事。因为全世界已知蜜蜂约1.5万种,中国约有5000种蜜蜂,其中目前已经认识的只有1370种。蜜蜂类的地理分布取决于蜜源植物的分布。全世界以热带、亚热带种类较多。不同亚科或属的分布有一定局限性,例如蜜蜂科的峰蜂以北温带为主,可延伸至北极地区,而在热带地区则无分布记录。短舌蜂科分布于澳大利亚;蜜蜂科木蜂族的突眼木蜂亚属只分布于中亚;蜜蜂科的无刺蜂属则分布于热带。不同景观均有蜜蜂分布,大多数栖居在草原、森林、河谷、山地和荒漠。各景观带均有代表属或种,例如地熊蜂为森林草原种,拟地蜂属为典型的草原属,准蜂属以草原种居多。

我国饲养用于生产的蜜蜂三分之二的地区以意大利蜂(西方蜜蜂的一种)为主,三分之一的是中华蜜蜂(东方蜜蜂的一种),中华蜜蜂的集中分布区在我国西南部及长江以南省区,以浙江、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福建、广东、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省区数量最多。此外,还有很少部分的黑蜂 。

蜜蜂的智慧

春天里来百花开。百花丛中,总能看到蜜蜂忙碌的身影。

我们一直习惯从直觉上来赞美蜜蜂的勤劳与贡献,而当我们了解到蜜蜂的智慧后,会发自内心地生出尊敬之意。蜜蜂虽小,其灵气可谓大矣!

在昆虫纲中,蜜蜂属于高级进化的类群,是群居生活的昆虫。但蜂群和蜂群之间是互不串通的,每一个蜂群最大特点就是分工协作,有自己的社会团体。认识蜜蜂,需要生物学家研究其自然属性,更需要社会学家去弄清其社会性。蜜蜂王国所能隐藏、揭示的奥秘,很像我们所能理解的人类社会的模式。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三种类型,且有一只蜂王(例外情形有两只蜂王),500到1500只雄蜂,1万到15万工蜂。

蜂王是一个蜜蜂王国的领袖,整个蜂群只有它具有生殖能力,其主要任务就是繁殖后代,它不需要做“体力活”,每天所需要做的,就是享受工蜂无微不至的“伺候”,发育成熟后为壮大种群与雄蜂交配、繁殖。与雄蜂交配成功后,蜂王便将精子保存体内数年,可自由选产受精卵或未受精卵,可产卵1000-1500个,它能根据群体需要,产下受精卵工蜂喂以花粉、21天后发育成雌蜂(没有生殖能力的工蜂),也可以产下未受精卵、24天后发育成雄蜂。蜂王的寿命一般在三至五年,最长的可活八九年。一般一个蜂群只有一个蜂王,蜂王是由母亲“老蜂王”所产的受精卵发育而来,蜂王幼虫一直由工蜂喂食蜂王浆,16天后这个小幼虫发育为成虫时,就成了具有生殖能力的新蜂王,一个蜂群,如果有了2个蜂王,蜂王间就会争斗,还会分家。

雄蜂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它们一生无所事事,通常寿命不长,唯一的任务就是和蜂王交配。交配时,蜂王从巢中飞出,雄蜂们也倾巢而出去追逐蜂王,飞行获胜的雄蜂才能成为蜂王的配偶。交配完之后,雄蜂的生殖器会脱落在蜂王体内,雄蜂会死掉。那些没有获得交配权的雄蜂,沦落为只知吃喝的“懒汉”,时间一久,就会被工蜂驱逐出境,命运凄惨。

在蜜蜂的社会生活中,工蜂是群体中最勤劳且数量最多的,它们除不知疲倦地采粉、酿蜜外,还要履行筑巢、饲喂幼蜂、清洁蜂巢、护卫蜂巢等职责,每群的工蜂量决定了蜂群的兴盛。与蜂王相比,工蜂属于“输在起路线”的那批,它们仅在孵化后的头三天被喂食蜂王浆,以后便只喂缺乏促进卵巢发育生物激素的蜜粉混合物,其生殖器官发育受到抑制,丧失了正常的生殖机能。工蜂的寿命一般是三十至六十天,在北方的越冬期,没有参加哺育幼虫的越冬蜂因活动少可活五至六个月。为防御外群蜜蜂和其它昆虫、动物的侵袭,工蜂形成了守卫蜂巢的能力,蛰针是主要自卫器官,不过,使用蜇针很危险,攻击敌人时,蜇针容易连同肠脏留在敌人体内,蜜蜂也将因此丧生。蜜蜂的嗅觉灵敏,工蜂的头上有两根满载3000个感觉器官的触须,它能在野外辨别170多种气味,除了闻花蜜、花粉、水、树脂和信息素等,还能够根据气味来识别外群的蜜蜂。黄蜂是蜜蜂最大的天敌,为了抵御体型大很多的黄蜂的攻击,工蜂们经常是尸横遍野,也在所不惜。所以,将人类长久以来的对蜜蜂勤劳、英勇的礼赞,大多数归到对工蜂身上也不算过分。

蜜蜂以一种社会性生活方式出现,它们如何沟通呢?掌握蜜蜂的通讯方法,就可以诱导蜜蜂到指定的地方,去采集需要授粉的植物,让蜜蜂更有效地为人类服务。

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冯·弗里施毕生致力于破解蜜蜂的沟通之谜,上个世纪初,他通过试验研究发现了蜜蜂的“舞蹈语言”,蜜蜂以舞蹈方式指示它的同伴饲料源的方向和距离,以及气味、饲料丰歉等信息。他还发现蜜蜂具有色觉,能感知太阳在空中的位置,天空偏振光,地球重力以及学习能力等。在正常情况下,工蜂中的大部分承担了采集任务,被称为采集蜂,另有一小部分承担了专门寻找蜜粉源的,被称为侦察蜂。蜜蜂采集是一项社会活动,其核心是侦察蜂和被召唤的采集蜂的分工,以及这两组蜂通过特殊的舞蹈语言交换信息。舞蹈是在黑暗的蜂巢内与地面垂直的巢脾表面进行的。与饲料地点有关的舞蹈基本上是两种:圆舞和8字形的摆尾舞,在这两者之间还有过渡的镰刀形(或新月形)舞。弗里希试验研究用的是原产于欧洲南部多瑞河流域的卡尼鄂拉蜂(简称卡蜂)。如果蜜源在离蜂巢约50米以内的地方,蜜蜂会一会儿向左转圆圈,一会儿向右转圆圈,跳起了圆舞;如果在离蜂巢100米以上的地方有花蜜,蜜蜂会跳起8字形的摆尾舞。这种舞蹈既可以指出蜜源的方向,还能指出离蜂巢的大概距离。

弗里施还发现,蜜蜂能数到五,具有时间和空间记忆,能利用树、岩层或谷仓这样的地标来记路,再决定去哪里建立新蜂巢的时候,它们就要用到计数的能力,来投票决定。

冬季的寒冷导致蜂巢内的低温,而蜜蜂是变温动物。蜜蜂有自己的办法抵御严寒。当巢内温度低到13℃时,它们在蜂巢内互相靠拢,结成球形团在一起,温度越低团得越紧,蜂团表面积缩小、密度增加,防止降温过多。即便要取食、进食,蜜蜂也不需解散球体,而是通过互相传递的办法来解决。据测量,在最冷的时候,蜂球内温度仍可维持在24℃左右。天气寒冷时,蜂球外表温度比球心低,在蜂球表面的蜜蜂向球心钻,而球心的蜂则向外转移,它们就这样互相照顾,不断地反复交换位置,渡过寒冬。而当气候炎热时,工蜂会在蜂巢入口的地方,鼓动翅膀扇风,使巢内的空气流通,避免蜂巢内温度过高。

蜜蜂在一些情况下做出的举动,出人意料地“合情合理”。如,飞出交配的蜂王,有时也会错入其他的蜂群,这时,被误入蜂群的工蜂会立将蜂王围住并刺杀,而对于错入的雄蜂,工蜂则不会伤害,因为蜜蜂培育雄蜂不只是为了本群繁殖的需要,也是为了种族的生存。

蜜蜂最为人类津津乐道的聪明,表现在蜂巢上。马克思曾说过:“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达尔文赞叹蜜蜂的巢房是自然界最令人惊讶的神奇建筑。蜜蜂以其能够“建造”精美的六边形蜂巢而享有“建筑大师”的美誉。令人乍舌称奇的是,为防止存蜜外流,每一个蜂巢的建筑,都是从中间向两侧水平展开,每个蜂房从内室底部到开口处,都呈现13度的仰角。

不过,德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蜜蜂其实根本不会建造六边形蜂巢,它只会搭建近乎圆柱形的“毛坯房”。当工蜂用蜂蜡筑成圆柱形蜂巢后,会将其加热到40摄氏度左右,使得蜂蜡熔化可以流动。在自然状况下,蜂蜡会按照一些物理学与几何学原理自动以最节省能量的方式成型,即剖面成六边形。研究人员也承认,虽然蜜蜂并非天才建筑师,但它们却能生产出优质的建筑材料——蜂蜡。据估计,工蜂分泌1公斤的蜂蜡,需要消耗16公斤的花蜜,蜂蜡对蜜蜂而言,是极其宝贵的。

蜜蜂是动物世界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采集花蜜艰辛异常,要酿出500克蜂蜜,工蜂需要来回飞行3万7千次去发现并采集花蜜。蜜蜂的蜜囊容量约为0.03-0.05克,采满1蜜囊花蜜要采访1100-1446朵花。在流蜜期间,一只蜜蜂每天可飞出10-20次,平均15次左右,每次载蜜量平均为其体重的一半,每天最多可采花蜜0.75克。但花蜜约含水分百分之七十左右,花蜜被蜜蜂吸进蜜囊的同时即混入了上颚腺的分泌物——转化酶,蔗糖的转化就从此开始,经反复酿制蜜汁并不停的扇风来蒸发水份,才能最终酿造成含水分不超过百分之二十的蜂蜜,因此,实际每天一只蜜蜂只能采进0.27克花蜜。负责采蜜的工蜂的寿命一般为30-40天,刨去无法出巢采蜜的幼蜂阶段,一只蜜蜂能飞出采蜜的时间只有20天左右,终其一生也只能为人类提供蜂蜜5.4克左右。蜜蜂一方面不辞辛劳采蜜,一方面又索取甚少,假设一只蜜蜂要环线地球飞行一周,只需一汤匙蜂蜜提供能量便足够了。

人类与蜜蜂的甜蜜关系

蜜蜂与人类的幽远历史

人类与蜜蜂的关系始终密切而神圣。千百年来无数的记载与研究,足可以证明蜜蜂在人类心目中的地位。

迄今为止,地球上已知的大约75万种繁多的昆虫,人类对蜜蜂细致入微的照顾、研究、赞美,没有一种昆虫能够企及。古代岩石壁画、庙宇墙壁,还有数以万计的历史巨著、刊物上,都记载下了人类对蜜蜂这种可爱生灵的好奇与崇敬。

早在远古时期,便出现了人类在树洞、熔岩中掠食蜂蜜的踪迹。那时,蜂蜜是甜味的唯一来源。

古埃及,人们对蜜蜂甚至蜂蜜的理解具有浓郁的神奇与神秘色彩。他们相信蜜蜂是神的化身,蜂蜜是神的眼泪。古埃及时期的各个王国,都把蜜蜂的象形文字用来表示无所不知、威权与神圣。

公元前4世纪中叶,北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各州以布陀州为中心形成下埃及王国,国王奉蛇神为保护神,以蜜蜂为国徽。古代埃及人都是熟练的养蜂人,他们建筑浮动的养蜂场,在尼罗河上下移动,以采集花蜜。1740年,法国旅行家贝尼·德·马耶曾有记载,说“下埃及”的养蜂人在十月份把蜂箱放在大船上,向尼罗河上游而去,因为此时上游温暖,蜜蜂可以被释放出来采集附近花蜜。当该处花朵凋谢后,船再向南行进数英里,正好赶上流蜜。次年二月初,船开回开罗,便可在市场上出售蜂蜜。

古印度的经文中,也记载着蜜蜂、蜂蜜以及诸神的关系。《吠陀》中便记载了蜜蜂是如何从云端而下,并表达了蜜蜂是天上与人间的甜蜜联结。

古希腊时代,蜜蜂也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据说蜜蜂是上天所赐,蜜蜂作为蜂蜜的收割者、分配者,与上帝有着直接联系。如果你对诸神有所求,那么,你必须要善待蜜蜂。传说宙斯神将自己爱上的一位名叫梅丽莎的绝色美女变成了蜜蜂,为的是让她永远伺候与安慰诸神,于是人们把蜜蜂叫做“梅丽莎”。

古希腊人同样是采集蜜的专家,他们喜欢长满在山坡上的百里香,那时,阿提卡百里香蜂蜜被公认为最美味的蜂蜜。据说,伯里克斯时代,全雅典拥有两万群蜜蜂。直到近代,欧洲一些地方仍然将蜜蜂看做家庭的一份子,家里一有大事便要告诉蜜蜂,如新生命诞生、婚丧嫁娶等。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不告诉蜜蜂,不让蜜蜂分享一块结婚蛋糕,生活就不再甜蜜了。

对于蜜蜂崇拜、敬仰的故事不计其数,从有人类开始,便与蜜蜂生发了不可分离的关系。《奥德赛》《伊利亚特》都记载了蜜蜂这种神圣之物。

我国对于蜜蜂的记载出现在4000多年前殷商甲骨文中。《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都有关于人民利用蜜蜂、蜂蜜治病的记载。诗词歌赋中也少不了人类对于蜜蜂的爱戴。无论是韩琦的“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还是杨万里的“蜂儿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犹带百花香”,古代诗人直观地从表面的现象,便能由衷地赞赏蜜蜂穿花访柳、鼓翅奋飞的自由浪漫,讴歌蜜蜂的辛勤奔忙、为人酿蜜的奉献精神。

后来的科学研究,能证明诗人直觉的准确。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提高,蜜蜂开始走进实验室。

1934年,科学家安托万·马根来和安德烈·桑来古应用数学分析和飞行原理,进行了蜜蜂的飞行研究,得到“蜜蜂飞行是不可能的”的结论。随后的高速录像机帮助科学家揭开了蜜蜂飞行的奥秘。科学家认为,蜜蜂不寻常的飞行方式是为了适应其飞行中所面临的不同需求。德国科学家兰道夫·门策尔认为蜜蜂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勤劳。他说:“蜜蜂晚上大约80%的时间在睡觉,白天也常常飞回蜂房。”就像衡量人,勤与懒永远也没有绝对评判标准。好在蜜蜂不会在意人类的评价,它们只会一如既往地给人类带来高效率的“福利”。

人类的健康之友

古代没有糖,蜂蜜是唯一的甜料。公元1世纪的罗马享乐主义者艾匹希乌斯编撰的《炊事》中的几百个食谱,半数以上都有“上帝所赐的花蜜”做配料。在古代蜂蜜还是最好的防腐剂,它可以使食物保鲜。蜂蜜之所以能保鲜,是因为它的糖分。蜂蜜中95%的固体物糖,因具有渗透力,能把许多细菌细胞中的水分吸干,从而杀死细菌。此外,蜜蜂在将花蜜转化为蜂蜜时,加进了一种酶,从而产生少量过氧化氢,所以蜂蜜成了最好的防腐剂。古时,生日、结婚、宴请、葬礼等,都需要用蜂蜜来增添甜蜜并融入了神圣的色彩。后来,人们逐渐创造了蜂蜜酒、蜂蜜甜饼、蜂蜜蛋糕等各种各样的蜂蜜制品,甜蜜着人类的生活。

蜂产品自古便是养生延年之圣品,从人类最早认识蜜蜂开始,就发现蜂窝是古代的药剂师,蜂窝里蕴藏了方便而有效的药物。

蜂蜜具有抗菌与保温的功效,因此,不论是在厨房还是在医院,蜂蜜都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蜂蜜是高热量、高能量、易被人体吸收的食品,有“老年人的牛奶”的美称,具有医疗保健功效,单一花卉酿出的蜂蜜具有蜜源的品质,如能用桉树蜜治疗呼吸器官疾病,用牛至蜜和风轮草蜜治疗风湿病和痛风病等,它还是纯天然的镇静剂和轻泻剂。蜂蜜还是很好的治疗伤口的净化剂,因为其中的糖分会促进白血球的战斗力,缓解炎症并加快健康组织的成长。在古人的眼里,蜂蜜具有各种医疗价值,比如治疗喉咙发干、治疗痔疮、治疗渗血性溃疡症等。

著名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据说活了近一百岁,他的长寿秘诀就是“外面用油,里面用蜜”。我国的《神农本草经》把蜂蜜颂扬为顶级药物,用来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其实不仅仅是蜂蜜,蜂花粉被人们誉为“浓缩的营养库”,非常有利于人体生长发育,还能调节肠胃功能。蜂王浆含有水、蛋白质、酯类、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可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还可治疗神经衰弱、贫血、胃溃疡等慢性病,用作抗菌剂等;蜂蜡是皮肤科的常用原料;蜂胶在医学上可用作抗真菌剂和抗菌剂;蜂毒对风湿、神经炎等均有疗效。蜜蜂这个小小的生物,满身都是宝。

蜂毒是工蜂毒腺和副毒腺分泌出的具有芳香气味的一种透明毒液,贮存在毒囊中,蜇刺时由蛰针排出。具有祛风湿、平喘、降压、清血解毒功能。“蜂针”是一种利用蜜蜂的螯刺将蜂毒注射入人体,从而防病治病的一种疗法。大约在东周时期,我国民间已开始运用蜂螫治疗疾病。而随着医学的发展,蜂针逐渐被应用于结缔组织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甚至肝硬化、肿瘤等多种系统疾病,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有着其他疗法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医学界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研究蜂毒效应方面不断有所发现,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蜂毒的医药应用,而且展现出蜂针疗法在医学界新的前景。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神

恩格斯把蜜蜂称为是“能用器官工具生产的动物”。

蜜蜂是地球上大多数开花植物的“守护天使”,是自然界最理想的授粉昆虫,全球超过四分之三的植物依赖于以蜂类为主的传粉者进行传粉。因此,蜜蜂授粉对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世界上已知的16万种由昆虫授粉的显花植物中,依靠蜜蜂授粉的占85%。蜜蜂由此成为自然界最理想的授粉昆虫。蜜蜂以植物的花蜜、花粉为食料,在采集花蜜、花粉过程中为植物传播花粉,能够帮助植物顺利繁育,增加籽种数量和活力——久而久之,它们与植物在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依赖、互惠共生的关系。

蜜蜂授粉能够帮助植物顺利繁育,增加籽种数量和活力。因此,蜜蜂授粉对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么人类只能再活4年。”爱因斯坦曾经的预言绝非危言耸听。因此,我们绝不能把对蜜蜂的认识,局限在它只是能带来经济效率的生产工具,而是应该意识到——看似不起眼的蜜蜂,是生态链条中尤为重要的一环。

失去了蜜蜂,人类将面临着饥荒、大自然的植物类型变得单调,大部分植物会灭绝,没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上就连维持人类和动物生存所需的氧气都不够。如果世界上失去了蜜蜂的嗡嗡声,自然生态将万劫不复。

生态农业的守护天使

在全球现代农业系统中,油料作物、牧草作物、瓜果类、蔬菜类和果树类等都主要依赖于蜜蜂授粉。

蜜蜂授粉在农业发达国家蜜蜂授粉已经形成一项独具特色的产业,实现了商品化和规模化。据科学测算,利用蜜蜂授粉可使水稻增产5%、棉花增产12%、油菜增产18%,部分果蔬作物产量成倍增长,同时它还能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并大幅减少化学坐果激素的使用。

200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分析蜜蜂等昆虫授粉在全球农业生产中的地位,结果表明,中东亚地区农作物依赖授粉的程度最高,蜜蜂等昆虫授粉的贡献占农业总产值的15%;中亚地区次之,占农产品总产值的14%;北非、西非、东亚、欧洲和北美等地区占农产品总产值的10%~12%;中非、南非、大洋洲、南亚、东南亚、南美和中美等地区的蜜蜂授粉贡献值仅占农产品总产值的6%~7%;东非地区农作物依赖蜜蜂等昆虫授粉的程度最低,蜜蜂等昆虫授粉的贡献占农产品总产值的5%。

有证据表明,蜜蜂等昆虫为全球农作物授粉的增产价值达1530亿欧元,占全球食用农产品总产值的9.5%。如果授粉昆虫消失,全球消费者剩余每年将减少1900亿到3100亿欧元。美国仅家养蜜蜂为农作物传粉每年产生的经济价值就高达150亿美元。

我国每年蜜蜂授粉促进农作物增产产值超过500亿元——若按蜜蜂为水果、设施蔬菜授粉率提高30%计算,我国农作物年新增经济效益就可达160多亿元。

通过蜜蜂授粉后,我国的油菜能增产菜籽5000多万公斤;向日葵增产效果相当于扩大种植面积20万公顷。全国600多万公顷棉花,如其中的一半利用蜜蜂授粉,可增收皮棉99万吨,约增值59.4亿元;全国油茶200万公顷,若以1/2面积由蜜蜂授粉,按2倍的增产比例估算,可多产茶油1亿公斤,价值2亿多元。

综合以上四大宗农作物,其授粉增产效益就已超过了60亿元,是养蜂直接收入的6-7倍。若将经济林木、瓜果等的授粉收入计算在内,实现社会效益至少是养蜂收入的10-15倍。

造就世界上最甜蜜的产业

养蜂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维持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链环,同时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业。从每年的早春3月下旬到9月下旬,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鲜花次第开放,吐粉泌蜜,花期衔接紧密,这就为养蜂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发展养蜂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养蜂业不与种植业争地、争肥、争水,也不与养殖业争饲料,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用工省、无污染、回报率高的特点,按照一个家庭蜂场饲养100群蜂,正常年份每群蜂纯收入300元计算,每年养蜂年收益可达3万元,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以2008年为例,全国蜂群数量820万群,蜂蜜产量超过40万吨,养蜂业总产值达40多亿元。

发展养蜂业潜力巨大。首先,这是因为消费需求空间增长很大。依照2000年至2010年蜂产品消费年均增长4%推算,2017年人均蜂产品潜在消费量将达到0.5公斤,蜂产品生产量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30%。其次,是蜜蜂授粉具有的巨大市场潜力和广阔前景。蜜蜂为作物果蔬授粉在美国皆为有偿服务,蜜蜂为农作物果蔬授粉所获得的经济价值比蜂产品价值高出约140倍。美国养蜂已经成为生态农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国家的保护,美国已将放蜂场、蜂群分布等均列入农业生产计划。美国240万群蜂,用于授粉的超过200万群,蜂农的主要收入来自出租蜜蜂为农作物授粉,蜂产品只是蜜蜂授粉的副产品;但在我国,蜂农的收入主要来自蜂产品,2010年全国有偿授粉的蜂群比例不到蜂群总数的5%,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的潜力很大。第三是蜜源植物的承载量也完全能满足我国养蜂业发展的需要。据国家统计局及国家林业局的统计,2010年我国主要的农业类蜜源植物约为28.5万平方公里,林业区经济林种植面积约为20.2万平方公里,理论可承载1.2亿群蜜蜂,即使按照实际利用率10%计算,我国现有的蜜源植物也完全能够承载1000万群以上的蜜蜂。

蜂蜜的觉知

当你保持着内在的觉知,外境的一切都不会使你迷惘。

觉知似乎是一个宗教化的话题,然而,对于人类来说,保持觉知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不然,如何有千千万万的人投身于修行去寻找觉知,又有多少人因为没有觉知而在烦恼与痛苦中挣扎。

如同饮食。

现代大多数人的饮食,已经脱离了果腹的基本需求,追求味觉刺激成为饮食的主流。至于在味觉之下,包裹的是些什么物质,又或者,吃多少才是身体的真实需求。在这些问题上,觉知是比较少的。

于是吃货们逐味而动,重点讨论的是如何好吃。一日三餐四餐,一餐都不肯落下,饭点儿的朋友圈刷屏才是重要的。饭后,转辗反侧,恐惧于肥胖三高糖尿病。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直到大敌当前时,终于有了一些觉知——我还不想死。

食色性也。越是背景化的功能越容易被忽视,更演化为潜意识的驱动力,引领我们的日常行为。忽略了觉知的能力,便很难对这种牵引做出判断,以为是天性而已,却让自己的状态在无序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这里没有批判,只想陈述一些事实供读者参考。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所以也毫无教育的功能和需求。主题是说蜂蜜,且回到主题上。

话说人类在地球上进化了数十万年,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能够吃饱肚子的时间可是不多的。学会种植和养殖以获得稳定食物来源,也就是最近5千年的事情。即便是这样,社会的产出大部分也都是供养着不到1%的社会顶层,广大劳动人民依旧在忍饥挨饿。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生产力开始爆发之后,欧美发达国家率先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中国,最后一次大饥荒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非洲人民和朝鲜人民就没那么幸运了,到现在还常常被饥荒所困。

我们国家过了几十年幸福的生活。其实,完全富足的供应不到三十年。八零后的绝大多数,基本上没有感受过饥饿。忆苦思甜的目的,不是为了鼓励大家尽情享受这物质极大丰富的世界,而是想告诉大家,作为人类,我们并没有进化出处理大量营养物的基因。

现代医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个体存活时间,但营养物的泛滥,也让很多人的生存质量大打折扣。也是,饿了十几万年,突然遇到了无限的美食,基因中一定涌动着热爱,不管有没有处理能力,先吃了再说。

在众多的食物中,有一个类别不能忽视。这是人类食物的顶级设计,也是营养物存在的最高形式之一,那就是糖。(终于跟蜜有点关系了)

碳水化合物,作为碳基生命的主要的能量存在形式。

我们吃下去的几乎所有的东西,最后都会通过巨复杂的生化反应转换为碳水化合物,以不同的糖的形式为生命提供能量。关于糖和糖的转化,是一个巨复杂的系统,碳分子复杂的组合方式和镜像结构造成数十种糖的形式,而地球上的碳基生命,只使用右旋的糖分子。为什么会这样,只有上帝知道,这里不敢展开了,几十本书都写不完。

在数十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却没有多少机会从自然界取得独立的糖源。蜂蜜是伴随人类进化史的几乎唯一的自然糖源。人类对甜味的渴求持续了数万年,以至于将蜜蜂神化。古希腊神话中,宇宙之王宙斯,是被蜂蜜喂养大的,他从出生就只吃蜂蜜!

甜味能够带来无比的欢愉和安全感。在没有糖的时代,蜂蜜被尊为众神的甘露,也只能被少数的人使用。在这样的时代,甜味的来源是可以引发战争的。人类利用淀粉发酵糖化制糖有上千年的历史,用甘蔗和甜菜制糖,也有四五百年的历史。然而在这些日子里,糖甚至比黄金还要珍贵,仍然只是社会顶层的专享。然后,我们终于来到生产力大爆炸的时代。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糖还需要凭票供应,那个时候,有几颗糖在口袋的小朋友,自然而然就成了孩子王。所有的小朋友都得看他的脸色巴结他。然而现在,这一切已经过去了。

糖已经像空气一样存在于我们的生长,变成我们熟悉的冰糖、砂糖、绵白糖。

这种糖是从天然的植物糖源中萃取的,然而在复杂的化合作用下,得到的是复杂的多糖结构,以左旋糖分子为主。这里复习一下,地球生物只接受右旋糖分子。

在数十万年的进化中,人类的身体可以很好地利用各种转换去使用自然糖,包括各种果糖、葡萄糖、葡聚糖等单糖,以及自然的蔗糖等双糖。对于这些糖,身体通过粘膜就可以直接吸收用于能量代谢。对于工业化生产的多糖,特别是左旋糖分子,身体则需要通过胰岛素的加入才能够代谢和使用。

胰腺表示很无奈,几十万年都没有这么费力了。身体里突然涌入如此多的多糖,已经没有能力分泌那么多的胰岛素去参与代谢,有的就选择罢工了。然后,正常的糖代谢就开始紊乱,身体里多出来的糖细胞无法享用,只能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排不出来的,就在身体和血管里堆积,各种高(除了工资高)就开始呈现。然后,又是一系列的复杂生理生化反应,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开始推倒身体的正常秩序。

世界卫生组织开始呼吁:像远离毒品一样的远离白糖。白糖带来的公共健康问题已经超过了烟草和酒。在某些发达国家,白糖作为食品添加剂,被要求在食品包装上强制性的标示精确含量,这个待遇如同尼古丁含量和酒精含量的标示。

人们开始建立对白糖的觉知,它到底是不是人类应该有的食物?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有人开始反省当下食物的构成,追溯食物的来源,探寻食物的真实含义,开始食物的再设计工程。科技发展的结果真的就一定适合地球人吗?

作为人类最早使用的唯一的自然糖,蜂蜜一直是人类社会的奢侈品。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饲养蜜蜂一直是贵族和宗教集团的专利。拿破仑皇帝将蜜蜂作为家族的徽记,将金蜜蜂装饰于权杖的顶端。中国关于蜜蜂的记载最早始于殷商,甲骨文里已经有“蜜”字。算算下来,三千多年了。有记载的饲养蜜蜂,则是东汉以后的事情了。清末的时候,有人引进了意大利蜜蜂进入中国,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的蜂业养殖。

《黄帝内经》中记载了蜂螫疗法和蜂蜜应用于治疗调养,《神农本草经》亦记载描述蜂蜜具有除百病、和百药的能力。然而近代的大部分人还只是将蜂蜜作为甜味的来源。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工业制糖大规模出现,人类糖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廉价的白糖变成追逐甜味的人类的恩物。蜂蜜却被拉下了神坛。

在廉价的白糖的冲击之下,蜂蜜的价值被严重的拉低。

价值的拉低使得蜜蜂产业的经济循环变得负能量满满,经过二三十年的持续发酵,恶果已经开始显现。

2006年开始,蜂群崩溃综合症(Colony Collapse Disorder,CCD)在全球蔓延,到了今天,全球蜂群规模比2006年以前减少了60%,蜜蜂不太想跟人类再玩下去了。

原因当然是多样性的,不是某一个单独的因素使然。科学界也无法给出明确的意见,不过这种事情,不用脑子也想得出来个大概:那么多农药用在环境里,就算不直接杀死蜜蜂,可蜜蜂的身体能好吗?无限制的追求产量,掠夺式的获取蜜蜂收获的蜂蜜,蜜蜂能不累吗?蜜蜂吃不到自己采的蜂蜜,却被喂食毒品一样的白糖,身体能扛得住吗?为了让蜜蜂继续工作,给蜜蜂用大量的抗生素甚至激素,蜜蜂的种群能不退化吗?

换成我,我也不想跟贪婪的人类玩了,凭什么啊?还想吃蜂蜜?吃你们的右图毒白糖去吧!

白糖的出现让蜂蜜价值严重低估,蜂蜜变成了廉价的产品。蜜蜂的饲养者无法从蜂蜜中得到合理的利润,也无法为蜜蜂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生存环境,反而开始通过剥削蜜蜂而获得更加低价的蜂蜜,蜂蜜的品质一再降低,市场价值更加拉低。这样的循环,能持续多久呢?

科学家们一直希望研究让蜜蜂如何更健康,如何不生螨虫,如何不被寄生虫困扰,如何提高产量。看来研究方向似乎是有偏差的。生物和化学的领域研究救不了蜜蜂。

正确的逻辑关系似乎应该是这样的:当蜂蜜有了应有的价值,蜜蜂的从业者能够从产业中获得足够的利润,蜜蜂会受到更多的护持和关爱,蜜蜂的身体和心情会更加的强壮和愉悦,蜜蜂的病态才会真的消除,蜂蜜生产进入良性和人性的优质循环,蜂蜜品质进一步提升,市场价值充分体现,蜜蜂在地球上得以发展和持续。

按照美国科学家对CCD蔓延情况的推算,到2035年,全球的蜜蜂就会消失。而我们这个宇宙第一聪明的爱因斯坦老爷子曾经说过:如果蜜蜂消失,人类最多再活四年。——2039年,大家再也不用为肥胖和三高担心了,人类重回饥饿时代,从辨证的角度看,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从地球上的被子植物开出第一朵花,蜜蜂的祖先就在滋养着地球。它们几乎与植物一同进化,相互依赖,经过数亿年,造就了这颗有如此丰富的生物的星球。这其实是蜜蜂的星球。

现代的农业,更是离不开蜜蜂的。大部分需要开花结实的农作物,都需要蜜蜂来维护,否则不是减产就是绝收。大豆、棉花、各种坚果、向日葵、油菜籽、几乎所有的水果……

然而真正的蜂蜜才是人类的恩物,是滋养人类生命的甘露。这一点,已经被多数的人忽略了。人类对蜂蜜的需求,被大量的人造蜂蜜占领。

人造蜂蜜的主要成分是高果糖玉米糖浆(HFCS),这种与蜂蜜的性状十分接近的产品非常的甜,在1950年被发明出来时,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的吃货。这种糖浆由淀粉发酵转化而来,成本非常的低廉。然而这种高果糖是不折不扣的左旋糖,现在被医学界证实,这种糖浆与糖尿病、肥胖激增、心血管疾病和肝脏疾病密切相关。

HFCS糖浆比白糖更加便宜,被更加广泛地用在各种食物当中,饮料、糕点饼干、酒类、酱油及各种调味品,无一不被占领。人造蜂蜜中含量更是接近100%。

人类在这个问题上的觉知,几乎被糖业大亨们完全蒙蔽了。

在蜂蜜产业标准中,用于蜂蜜检测的实验室标准指标只有十来个,人造蜂蜜业者很轻易地复制了这十来个指标,香味、微量元素的主要成分、甚至花粉都被巧妙地加入,假蜂蜜就堂而皇之的被当成真蜂蜜来销售。更有甚者,将养蜂当成幌子,大量地在蜂箱旁出售这种人造蜂蜜。须知,这种人造蜂蜜的成本只有真蜂蜜成本的十分之一!

难怪蜂蜜的价值被越拉越低!

没有多少人仔细地观察过蜜蜂,或许是觉得它们太渺小了。人类的狂妄自大也体现在这里。蜜蜂作为一种超个体生物,是地球上进化得最成功的物种之一,它们的生物总量数倍于哺乳动物,它们早于人类数亿年出现,也将比人类存在得更加久远。——唔,我们担心蜜蜂消失看来是多余的,聪明的它们,或许只是不想再跟愚蠢的人类纠缠了。

蜜蜂酿蜜烦琐、工作量大。内勤蜂将外勤蜂采回的花蜜吸入蜜囊,混入酶等分泌物,过一会儿吐出,再由另一只内勤蜂吸入、吐出。每一小滴花蜜都需经过蜜蜂交互吞吐达120~240次之多!其间蜜蜂还会把酿造之中的花蜜贮入与吸出巢房,并在这一过程中用翅膀扇除多余水分,最后成熟。

蜜蜂的酿蜜绝不是蔗糖、淀粉、糊精转化为单糖的那么简单,也不是多一点水分少一点水分那样的无足轻重。蜜蜂的酿蜜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彻底地改造了花蜜,不仅使其营养进一步的丰富和优化,更为蜂蜜带来了多种珍贵的保健物质。

在人类掠夺性的获取蜂蜜时,根本不在乎蜂蜜是否足够成熟,就急于收获,而让蜜蜂承担更加繁重的工作。这种掠夺下来的蜂蜜含水量极高,完全不成熟,容易酸败。然后人们就通过加热来降低含水量,这种加热的过程,毁灭了蜂蜜中真正珍贵的核心宝贝。

在数亿年的进化中,蜜蜂发展出许多特有的物质来对抗传染疾病。溶菌酶是蜂蜜中的重要抗菌物质,它保障了整个蜂群在狭小拥挤的空间不传染外来的病菌,这是人类也能够充分利用的物质,它甚至可以取代抗生素。

转化酶、淀粉酶、类蛋白酶、脂酶等有助于消化;葡萄糖氧化酶则能把蜂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而增强蜂蜜的抗菌活性。蜂蜜因此而被用于咽炎、肠炎、胃肠溃疡、烧伤、烫伤和外伤感染等,效果良好。

然而这些酶只要经过五分钟以上的高热(50℃以上),就会被完全灭活。这是多么令人难过的事情!

未成熟蜜含水量高,成分简单,缺乏保健因子,仅具有部分的营养补充作用;成熟蜜则成分复杂,富含生物活性物质。兼具营养补充和多种药用、保健功能。在蜜蜂的添加物中,还有一种具有重要保健作用的物质。据日本医生高桥金博士的测定,蜂蜜中含有一种类似人唾液腺激素的物质,由4~12日龄年轻工蜂的唾液腺分泌,具有人唾液腺激素相近似的功能,是一种抗老化物质。因而经常食用成熟蜜能够收到返老还童的效果。

返!老!还!童!女士们!

蜂蜜中已确证的糖类有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曲二糖、异麦芽糖、黑曲霉二糖、α海藻糖、β海藻糖、龙胆二糖、昆布二糖、松三糖、麦芽二糖、松二糖、6-α-葡糖基麦芽糖、maltulose、异麦芽糖、果糖麦芽糖、theanderose、O-α-Dglucopyranose等21种,可能存在的糖类有异6-α-葡糖基麦芽糖、异麦芽糖、四糖、异麦芽五糖、isomaltulose、centose等7种。有没有晕死?!这些都是人类能够充分利用和吸收的右旋糖。这些糖能够带来身体内外创伤的修复,包括缓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带来的困扰。

多么神奇的甘露!

现在你或许真的明白,好的蜂蜜——没有污染、完全成熟、饱含自然界的能量,是多么的珍贵,比钻石更加稀有!

我们身处这个世界,纷繁,混乱。同时又充满了神奇和美好。

我们常常被无序的外界所牵引,无法看清事物的真实面貌。这种无序和未知带来深刻的不安全感,却又常常不知道所谓何事。不安全感让我们努力工作,努力证明自己,却无法消除对未知的恐惧。这种恐惧带给我们的是贪婪和愤怒,由此生出种种烦恼。

如何让心安住下来,去体会当下一刻的美好和真实。这远比通过暴饮暴食来达成的满足感来得困难。从小小的蜜蜂,扩及整个星球,我们看不到想不到的事情太多,然而,读完这篇文章,你或许会觉知身体的需求和抗议,觉知产业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冲突,觉知欲望和健康之间的关联,觉知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我们的习惯来滋养生命和整个地球。

戳右下角"写评论"与精彩君互动吧。

内涵故事

刀口

我总觉得自己少了什么,从出生到现在,这种感觉一直没变过。今年我二十三岁了,过几天就是我的生日了,每到生日,这种缺少的感觉就越来越强烈。

生日那晚,我喝酒了,迷迷乎乎半夜醒来的时候,不知道几点。我看到床边站着一个人,是谁? 迷糊中我看不清,但我确看到,模糊中,那个身影只有一条腿,一只胳膊。我并没有异常的惊吓,因为,每年的生日我好像都会在某个地方,某个时候,看到他。他到底是谁?每年生日,那种缺少感,还有这个怪异的身影。。。朋友病了,在医院探望他的时候,我看到研究室的几个很大的试管,我突然想起我左肩的一道十多公分长的刀口。

这个故事里有疑点,好朋友都去哪了呢?答案可在对话框输入“刀口”就知道了。

| ||||

青岛吃喝玩乐娱乐休闲微信

微信号:jcqingdao

宣传推广请联系小编 DJLVGE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3秒 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

↓↓↓戳左下「阅读原文」进入精彩君的音乐微店~

养过中蜂的养蜂人和中蜂爱好者都知道中蜂比较挑剔居住环境,中蜂箱内表面能涂上1层薄薄的蜂蜡,中蜂就容易接受新居住环境,哪怕是新涂了油漆的蜂箱再涂1层薄蜂蜡,中蜂也很乐意接受。
我在给中蜂蜂箱的内表面涂漆,开始中蜂并不太接受,毕竟油漆的味道很重,总有蜂群在撤掉防跑王板不久后,十有八九飞逃了。后来看到《蜜蜂杂志》和淘宝网有浸蜡的蜂箱卖,我就想能不能自己给上了油漆的蜂箱涂一层蜡?因为削养蜂没几年,不可能有很多蜂蜡给蜂箱浸蜡的,也没有能装下1只蜂箱的大容器用来煮蜡。
我想过能不能用电烙铁给蜂箱内表面涂蜡,我把空着的蜂箱找出来,烙铁插上电源试着给蜂箱涂蜡。电烙铁一般是直柄的,手柄的直径大于加热的铁外売,使加热部位不能全部接触到蜂箱的内外表面,加热涂蜡的效很低,涂好1只蜂箱要很长时间。
我想到需要自制1只专给蜂箱凃蜡的电加热工具,在“润宝”上看到一种叫做“模具单头加热管”的电热管,我选择了直径10mm、长200mm、功率300W的,也算是这类加热管中最小功率的,另外在“淘宝”上还买了1块可控硅调压板作这个加热管的调温器,也可用电烤火器的调温器直接替代。
光有加热管还不能直接加热蜂蜡,又买了1段外径12mm、内径10mm的铜管,给加热管1个护套保护,也更便于凃蜡时的手持。图1是我制作的加热管铜抑套与手持柄。
铜管就是一小于90°直弯再加一小铜管给撑住了,这撑管是找氧焊工给焊好的,上部用1只报废的牛奶锅手柄在铜管上部压扁处钻2个孔再用螺丝拧好的,千万别忘了给电加热管配1个调电压的控制器,不然加热管遇到高电压和气温高时会感觉温度太高,蜂蜡有燃烧的可能。所以我在“淘宝”上买了1个可控硅的调压板,价钱不贵,十多块钱,见图2。
调压板收到时是裸板,为了绝对安全我给这个调压板找了1个差不多大小的塑料绝缘盒装进去。此调压板最大功率3000W,是我买加热管功率的10倍,足足有余了,电压是220V。


文献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不正确请纠正与补充!